|
本帖最後由 ktf 於 2011-10-15 00:27 編輯
回復 ktf
恩,了解意思,不過當時的機構是一致看衰奈格強度的
在微觀的部份其實蠻植得研究,人類 ...
颱風迷 發表於 2011-10-14 22:49
機構參考數值,奈格出生時除了EC,其他數值根本還沒抓到
自然看衰,因為根本沒算出來他的明顯發展
之後是一直調整的,掌握度一直不好,自然強度看衰
數值的通病小範圍一向都抓不太到且易看衰
奈格小範圍就有天生優勢,奈格在克服乾區後底層掃描對稱這是重點
海溫當時沒任何問題,自然北側流出打開就快速增強
菲東海域本身就是颱風理想爆發的熱區
奈格當時被99w干擾也拖慢爆發增強的時間,要是沒有99w,奈格有140kts以上也有機會
個人觀察多年颱風爆發條件看法依照重要性排序
高空輻散>乾區>氣旋結構>低層輻合>海溫
其中乾區又和結構有密切關係,還有氣旋結構明顯關係到增強
結構對稱的氣旋自然強度快速上升容易,多頻圖掃出來看結構就容易分辨
底層始終發展不好的自然高層發展也不好
觀察颱風以來沒看過結構好高層流出好確強度發展差的颱風
夏颱和秋颱增強幅度的差別也在最重要的高空幅散
夏颱往往高層流出普遍都不怎樣,除非有冷心低壓在,但太靠近後確會吃到下沉
秋颱則是相反,槽前西南風可以讓高層一直都很理想
貼個幾個奈格當時的掃描,結構一直都不錯,爆發時北側明顯流出良好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