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艾利颱風(2011/5/7~2011/5/12) 1101-艾利(AERE) 發生日期:2011/5/7 ~ 2011/5/12 顛峰強度:輕度颱風(TS) 近中心最大風速:23 m/s 瞬間之最大風速:30 m/s 中心最低氣壓:990 hPa 最大暴風半徑(七級風/十級風):150 / X km
颱風史:(若未特別註明
皆為台灣時間GMT+8)
5/7─ 原於菲律賓東方海面的熱帶性低氣壓於7日下午2時升格為今年第一號颱風,編號第1101號(國際命名AERE,中文譯名:艾利)。艾利形成後以16km/hr朝西北西~西方前進,各大氣象機構普遍預測艾利穿越呂宋島後將沿著台灣東部外海北上。對流持續爆發,風速上也於晚間8時提升至20m/s。
5/8─ 艾利持續朝西~西北西方向前進,凌晨2時近中心最大風速上升至23m/s,七級風暴風半徑也擴大至150公里,但對流雲系受到呂宋島及菲律賓中部群島的地形阻擋,且颱風中心於上午通過卡坦端內斯島,使得艾利在8日上半天削弱了大部分的對流。中午過後,對流逐漸在颱風中心周圍開始爆發,但仍不及7日因群島地形效應產生強幅合所產生的龐大對流雲團。不過因為艾利颱風的核心沒有明顯受到破壞,螺旋性仍然明顯的情況下,CWB並未下調艾利颱風的強度。晚間艾利轉為北北西方向前進,移動速度有加快的趨勢。
5/9─ 中央氣象局於9日凌晨5:30發布艾利颱風的海上颱風警報,是1958年以來第16個在五月份被發布颱風警報的颱風。艾利持續朝北北西方向前進,約於上午11時登陸呂宋島東部。受到副熱帶高壓減弱的影響,艾利於下午2時轉北北東方向移動,晚間8時自呂宋島東部出海,並沿著呂宋島東部沿岸陸地前進。由於艾利在陸地的停留時間較久,對流雲系大幅消弱,晚間11時CWB下調艾利颱風的近中心最大風速至18m/s,強度直逼輕颱下限。
5/10─ 艾利颱風結構逐漸破壞殆盡,以輕度颱風下限的姿態,加速朝北北東~東北離去,中央氣象局於10日下午17:30解除艾利颱風的海上颱風警報。晚間對流雲系再次消弱,使得中心無對流雲系覆蓋。
5/11─ 颱風持續朝東北方移動,颱風於下午通過日本沖繩縣那霸市,移動速度較前一天更快,移動時速約28轉41公里。白天對流有略為復發,但下午過後又逐漸消弱,艾利颱風的生命期即將步入尾聲。
5/12─ 艾利颱風凌晨2時於日本鹿耳島縣南方外海減弱為熱帶性低氣壓。
影響地區: 台灣─(記錄至2011/5/11) 除了僅東半部降雨略為明顯外,北部、西半部地區受颱風外圍的下沉氣流影響,各地均出現高溫。尤其以臺北最為嚴重,受下沉氣流(主因)、都市熱島效應及盆地地形的三重影響下,9日出現了攝氏35.1度的高溫,10日更達到攝氏35.5度,11日高溫更是誇張來到攝氏36.1度。 菲律賓─(記錄至2011/5/10) 艾利颱風強大的對流雲系,使得菲律賓出現了暴洪、土石流,甚至有部分地區停電、交通中斷。共計有17人死亡,估計有7萬多人流離失所。
●臺灣地區雨量、高溫記錄●
<天氣筆記> 2011/05/08~10艾利環流影響 東半部降雨統計[閱讀權限10]
<天氣筆記> 2011/05/08~10艾利沉降環流 北市連三天高溫[閱讀權限10]
●艾利颱風路徑總回顧●
●艾利颱風極盛時期●
↑艾利颱風於5/7因群島幅合效應強,讓颱風對流雲系大爆發。
↑5/8艾利颱風風速達到巔峰,但因明顯的日夜變化,以及靠近陸地的影響下,對流雲系不及5/7。
以上報告由小柚製作 參考資料:中央氣象局(CWB), 日本氣象廳(JMA),美軍關島颱風警報中心(JTWC), 台灣颱風論壇(http://twtybbs.com/)版友回覆內容 圖片製作:Google地球,Adobe ImageReady CS, PhotoImpact 8, 小畫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