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s6815711 於 2018-1-9 11:28 編輯
2017年全球十大氣象事件回顧 文:台灣颱風論壇 吳明峯
(注意,除非內文有特別說明,以下時間將一律採用UTC+8。)
大家安,2017年結束而迎來2018年,回顧2017年世界各地有哪些重要的氣象事件,請看薇子的整理。
10月13日至18日短短六天,西班牙西北部以及葡萄牙北部一帶,竟傳出逾7900場的森林大火。葡萄牙與西班牙分別有45人、4人不幸罹難,數十人受傷。這對四個月前甫受野火肆虐,造成65人罹難的葡萄牙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葡國總統德索薩(Marcelo Rebelo de Sousa)勘災時亦忍不住落淚,總理柯斯塔(António Costa)則稱這場是該國「近年來最慘痛的森林火災悲劇」,內政部長更是在社會輿論、示威聲浪中,宣布引咎下臺。值得一提的是,根據葡萄牙最大出版商Porto Editora統計,民眾票選當年年度代表詞就是「Incêndios」(火)。
西班牙方面,加利西亞自治區首長費荷(Alberto Núñez Feijóo)懷疑,此起野火是否乃人為縱火所引致,而有氣象學家則認為除了旱雷燃起森林周遭的火勢,並配合炎熱乾燥的氣候條件之外,颶風奧菲莉亞(Ophelia)逼近大西洋東岸挾帶強陣風,間接助長野火蔓延。
此外,英國部分地區居民曾經風暴侵襲前,拍攝到太陽就像一個紅火球,將整個天空染成了橙紅。英國氣象局(Met Office)發言人馬奇(Graham Madge)解釋道,主要是由風暴捲起了撒哈拉沙漠的塵粒,又因受此次野火飄散的的塵粒影響,當這些塵粒吹至英國時產生瑞利散射,使得天邊顯得較紅,在日落時更易見。
(圖:葡萄牙北部野火)
(圖:受風暴侵襲前的英國,紅日景觀)
【延伸閱讀】
7月上旬,受副熱帶高壓脊的強勢支配下,美國西岸遭受熱浪襲捲,鳳凰城、洛杉磯市區日最高氣溫打破百餘年來同期紀錄,至少5人因高溫死亡。當地時間7月7日,鳳凰城最高氣溫達47℃,打破122年來同日最高溫紀錄(1905年7月7日鳳凰城的日最高氣溫是46℃)。洛杉磯則於當地時間8日中午測得36.6℃高溫,亦打破當地131年來的最高溫紀錄。由於連日高溫,當地市郊一處變電站在7月8日出現大面積斷電,約有14萬人受影響。
根據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統計,當月美國平均氣溫達24.3℃,正距平1.2℃。而在降雨方面,從美國西北部、洛磯山脈以北,一直到北部平原、中西部上部地區,降水量皆低於均值。蒙大拿州歷經有史以來第二乾燥的7月,平均降水量只有29%。西雅圖更是連續三個月降雨不到10mm,破了史上無雨連續天數最多紀錄。加州中部地區亦極度乾燥,這種常見的無降水天氣型態,讓美國西部有多個州野火頻仍,其中加州有17個地方發生野火。北美大平原中部及南部,新英格蘭部分地區的降水量同樣低於均值。據統計,美國達11.8%面積遭遇連日乾旱,比當年6月底高出3.7%。
(圖:美國本土表面氣溫距平分布圖)
(圖:美國本土表面降水距平分布圖)
【延伸閱讀】
熱浪侵襲加州 洛杉磯高溫飆破131年紀錄(自由)
加州山林大火 逾千居民強制撤離(新頭殼)
2017年7月美國天氣概況(NOAA)
2017年是自2011年以來,美國最為活躍的龍捲風季,全年凡1396場、38人不幸罹難。其中在1月下旬,美國南部多個州多個遭遇致命颮線與龍捲風,造成廣泛破壞。這場龍捲風爆發是美國史上規模第二大的一月龍捲風爆發,也是1969年以來一月最具破壞力的爆發事件,一共生成81場龍捲風,EF3有3場、EF2有11場,喬治亞州測得最大陣風67.1m/s(>17級)。由於超大胞通過喬治亞州南部,當地面臨該州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龍捲風爆發,此次爆發在短短數日內,於該州出現42場龍捲風,規模可謂驚人。
(圖:龍捲風爆發時,美國東南部都卜勒雷達圖)
(圖:喬治亞州受龍捲風肆虐而房屋毀損)
【延伸閱讀】
48年最慘烈龍捲風 美國極端天氣現(TVBS)
喬州受襲後進入緊急狀態 美國東南部20死(FOX)
1月22日龍捲風爆發事件概述(NWS)
來自斯堪地那維亞以北的高壓安潔莉卡(Angelika),南下至中歐、東歐、南歐一帶,導致大陸冷氣團勢力從德國擴張至南歐附近,再加上低氣壓阿里阿德涅(Ariadne)籠罩巴爾幹半島,希臘因而普降大雪、克羅埃西亞遭受強風襲擊。此外,由於冷空氣流經較暖的亞得里亞海,造成義大利中部及南部的大雪紛飛。在此次寒潮中,至少有61人因此死亡,波蘭和希臘雅典的氣溫皆低於-20℃,其中就有數十名波蘭人不幸罹難,故以該國災情最為嚴重。位在阿爾巴尼亞南部的薩蘭達(Sarande)32年來首次下雪,許多農村地區的水電都因大雪來襲而中斷。而在俄羅斯莫斯科同樣也有-29.9℃的極低溫,是該國史上最冷的東正教聖誕節*。
*註:東正教聖誕節是使用儒略曆,所以是固定在每年的1月7日。
(圖:莫斯科急凍聖誕夜)
(圖:1月7日歐洲天氣圖)
【延伸閱讀】
寒流凍結歐洲 死亡人數攀至61人(醒報)
歐洲寒潮罹難人數仍攀升中(BBC)
高氣壓「安潔莉卡」概述(柏林自由大學)
原先的颱風天鴿(Hato)在通過巴士海峽後一直保持強烈熱帶風暴(相當於輕度颱風上等)的姿態,在臺灣一帶僅造成零星淹水災情,非常輕微。其後在南海東北部爆發增強為一股成熟的颱風,先為珠江三角洲周遭挾帶下沉氣流,香港天文台(HKO)在22日下午測得36.6℃,觀測史上最高溫。隔日(23日)便以三級熱帶氣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評級)巔峰之姿,在珠三角大舉破壞,導致港澳兩地氣象機構均發出最高信號——也就是俗稱的「十號風球」。
天鴿不但為當地帶來極具破壞性的風力,導致澳門境內測得破紀錄的風速(澳門氣象局位在大潭山的總部,陣風一度測得17級以上),且其風暴潮疊加天文大潮更引致珠江口地區多處嚴重淹水,珠海和澳門的災情尤為嚴峻,乃逾半世紀以來風災最嚴重的一次,全澳民生機能徹底停擺,全面斷水、斷電、斷話、斷網、斷路,猶如孤島無援,澳門氣象局(SMG)局長馮瑞權更因預報失誤、應對災害嚴重失職等由下臺。
(圖:天鴿登陸珠三角時之衛星雲圖)
(圖:天鴿登陸珠三角時之雷達回波)
(圖:駐澳解放軍協助清潔澳門市容)
【延伸閱讀】
天鴿颱風肆虐!港澳兩廣災情頻傳 累積至少20死(三立)
強颱風天鴿直撲華南 廣東香港澳門一片狼藉(BBC中文)
颱風天鴿在粵澳劃下致命傷痕(半島)
在峴港舉行亞太經合組織(APEC)高峰會前夕,越南沔中地區面臨2001年玲玲(Lingling)以來最強颱風,全國共有142人不幸罹難或失蹤,另有197人受傷,損失達10.3億美元,由於洪水氾濫,估計有十餘萬棟房屋受損,尤以沿海的慶和省受創最重。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表示,風暴至少對四百萬人有直接影響。聯合國常駐越南辦事處估計,颱風過後,越南在未來12個月的期間內需要逾6000萬美元的資金,解決災情善後與提高災區的重建能力。
(圖:越南沔中以東海面的丹瑞)
(圖:受困於洪水而攀上屋頂避難的災民)
(圖:為風災善後的越南民眾)
【延伸閱讀】
丹瑞颱風襲擊越南 釀106人死亡.197人傷(公視)
颱風丹瑞重創越南 聯合國援助善後(央廣)
颱風丹瑞直撲越南 16年來最強(半島)
2017年造成罹難人數最多的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天秤(Tembin),為菲律賓民答那峨島(Mindanao)造成266人不幸罹難,總損失達3110萬美元,是自2012年強颱寶發(Bopha)侵襲以來最嚴重的災情,且同樣發生於12月。納卯市(Davao City)在聖誕節當天宣布進入緊急狀態,巴拉望島則於27日受創。
(圖:天秤侵襲菲律賓前之衛星雲圖)
(圖:受困的民答那峨災民終於獲救)
(圖:民答那峨淪為水鄉澤國)
【延伸閱讀】
沈重耶誕節:天秤颱風奪菲律賓逾250命、上萬人無家可歸(關鍵評論網)
天秤襲菲逾百死 另有數十人失蹤(紐約時報)
天秤聖誕夜襲民答那峨 奪至少209命(馬尼拉時報)
位在哥倫比亞、坐落於安地斯山脈的城市——莫科阿(Mocoa),由於暖溼氣流移入,甚至一度出現中尺度對流複合體(mesoscale convective complex,簡稱MCC),造成連日豪雨不斷(據統計,周邊地區已達月均雨量的150%)。4月1日引發嚴重土石流,此次不啻為莫科阿史上最嚴重天災,更是哥倫比亞史上第三慘的災害,當地多處建築遭夷為平地,估有4.5萬人受災。總計一共至少有329人不幸罹難,另有70人失蹤、332人受傷。截自4月2日,有2500人投入救災,總統桑托斯(Juan Manuel Santos)表示:「這是氣候變遷所引致的天災。全體哥倫比亞國民與此次悲劇的災民心連心。」
(圖:莫科阿地區降雨地圖)
(圖:莫科阿災區空拍畫面)
(圖:莫科阿災區滿目瘡痍)
南亞這年的雨季不平靜,逾4500萬人淪為此次水患的受災戶,而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表示,其中還包括1600萬名兒童。這場水患一共造成至少1300人不幸罹難。
8月隨著季風向北推進,孟加拉、印度、尼泊爾等國多地頻遭豪雨侵襲而淹水,9-12日,印度的梅加拉亞邦(Meghalaya)降雨量破1400毫米;11-12日,孟加拉的朗布爾(Rangpur)兩天的降雨量相當於月雨量(360毫米)。29日,印度的孟買(Mumbai)在12小時內測得468毫米雨量,是自1997年以來八月最高。
(圖:孟加拉洪水)
(圖:尼泊爾洪水)
(圖:孟買洪水)
因為這年的整個北大西洋颶風季都相當值得一提,於是放在同一排名上,這樣安排才不會嚴重壓縮到其他的天災排行。
這年的大西洋颶風季可說是繼2005年之後,整體威力最強、最為活躍、破壞力最大、致命性最嚴重的一次。氣旋能量指數(accumulated cyclone energy,簡稱ACE)竟高達223.2675,強烈颶風(major hurricane,簡稱MH)也有6個這麼多。罹難人數共至少882人,經濟損失達3700億美元。
颶風哈維(Harvey)先是於8月下旬重創美國德州(Texas)與路易斯安那州(Louisiana),造成90人不幸罹難,造成損失高達1986.3億美元,創下美國史上颶風所造成的經濟損失金額紀錄。其更是2005年威爾瑪(Wilma)以來,12年後第一個以強烈颶風之姿登陸美國的颶風。更值得一提的是,其侵襲時的龜速、三次登陸美國陸地亦成為其路徑特色。
(圖:颶風哈維巔峰雲圖)
(圖:颶風哈維路徑圖)
(圖:德州亞瑟港 Port Arthur 淪為水上澤國)
颶風艾瑪(Irma)則於9月6日起接下來的數日,大舉肆虐加勒比地區造成134人不幸罹難,光在美國就造成500億美元的損失,災情以美國佛州(Florida)尤甚;至於加勒比其他國家或地區,亦各有數十億美元的經濟損失,與上述合計共668億美元。
艾瑪的巔峰強度僅次於北大西洋史上最強颶風——1980年艾倫(Allen),一分鐘持續風速高達160kts(相當於2010年颱風梅姬的巔峰強度)。在強度上也締造不少紀錄:於大西洋(排除加勒比海與墨西哥灣)是史上最強颶風、維持五級颶風強度史上第二久(僅次於1932年古巴大颶風),達75小時之久、維持一分鐘持續風速160kts長達37小時,比2013年颱風海燕(Haiyan)還久!氣旋能量指數(ACE)達66.6,是大西洋有史以來第三高,在戰後僅次於2004年伊凡(Ivan)、還是有史以來第二個以五級颶風之姿登陸古巴的颶風(上次紀錄是1924年古巴大颶風)。
(圖:颶風艾瑪在古巴東北外海之雲圖)
(圖:颶風艾瑪路徑圖)
(圖:颶風艾瑪重創菲利普斯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