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輔助訪問
 找回密碼
 立即加入

1330海燕(HAIYAN)三周年紀念回顧

簽到天數: 969 天

[LV.10]以壇為家III

2016-11-8 02:00 | 顯示全部樓層
1330-海燕颱風(Typhoon Haiyan/Yolanda)



三周年紀念回顧

存活日期   :2013.11.04.09時 ~ 2013.11.11.20時,共計7日又11小時
警報發布日期 :未發布警報
巔峰強度   :強烈颱風 (JTWC:Category 5, JMA:猛烈な)
近中心最大風速:63 m/s (JTWC:170 kts, JMA:125 kts)
瞬間最大風速 :78 m/s (JTWC:205 kts, JMA:175 kts)
中心最低氣壓 :895 hPa
最大暴風半徑 :280/100 Km
(7級風/10級風)




The Japan Meteorological Agency’s MTSAT-1R satellite captured this visible imagery shows that The Super Typhoon 31W(Haiyan)  located next to East Sarmar,Leyte,Philippines at 2157UTC 07 November 2013 with wind speeds of 170knots(88m/s)





文:kbty245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立即加入

x

評分

參與人數 4水氣能量 +770 風力強度 +10 雲層高度 +1 收起 理由
tpm630 + 170 只能遙望曾經的風采與悸動的瞬間.......
king111807 + 150 贊一個!
ben811018 + 300 + 10 + 1
t02436 + 150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簽到天數: 969 天

[LV.10]以壇為家III

kbty245|2016-11-8 02:02 | 顯示全部樓層
引子


從開始追風到現在,也剛好滿10年了吧

最近,同樣跟我追過一段時間風的朋友問我:

追風這麼久了,最讓你映象深刻颱風是哪一個啊?

「嗯....蘇迪勒吧,只有他能讓我重溫當年賀伯侵襲的樣子」

「诶是喔,我還以為你一定會說海燕呢」

我微微笑了一下

「沒辦法,酋長那超長時間的狂風暴雨可不是開玩笑的」

「而且阿,海燕對我來說,可不是一句簡單的"印象深刻",就能形容的阿...

「海燕對我來說,比較......像是一種信仰了吧?




將時間線拉回到西元2013年,距今三年前的世界。


那一年西北太平洋的颱風季相對於前幾年來說,實在是精采了不少。打從7月起,由冷渦轉暖的蘇力千里迢迢從遠洋一路向西北西登陸台灣,雖然登陸前已經被強盛副高所帶來的乾空氣削弱了不少強度,但仍然給北部的風迷帶來一次久違的狂風體驗。8月,尤特在登陸呂宋島之前藉著單急流和地形抬升大爆發,一度增強到130kts,可惜馬上就撞上陸地,令不少人惋惜。9月,巨大的天兔以140kts(不是很想說,但是年報下修到135kts)橫越巴士海峽,在巴士古留下912百帕的站壓,922百帕的海壓紀錄,之後更在廣東展現他驚人的威力。9月底,菲特完全不理會各大機構所預測的路徑,西北西直撲華東而去,在這個數值預報完善的年代實屬少見,緊跟在後的丹娜絲在沖繩示範了何謂小鋼炮。10月范斯高和利奇馬先後在太平洋上演了一番共舞。美麗的范斯高宛若23年前的悠莉轉世一般,在遠洋翩翩起舞,也讓JTWC給出140kts的強度。若要票選2013年的美颱,我一定會給范斯高一票。隨著范斯高逐漸北上減弱之後,後方的利奇馬逐漸崛起,更以後來居上之姿以JMA115kts的評價暫時登上年度風王的寶座。10月底的科羅莎在南海北部滯留,吊足了香港風迷們的胃口,可惜最後因為滯留過久海溫下降,加上強風切,結果就這樣散架在原地了。到此,2013的風季暫告一段落。


正當風迷們認為2013年的風季即將邁入尾聲,正為今年精采的表現欣喜時,接下來所發生的一切,更是讓2013年的颱風季,永遠的被風迷們傳頌。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簽到天數: 969 天

[LV.10]以壇為家III

kbty245|2016-11-8 02:03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一章

剛被編號的99W


時間來到十一月初,已經是深秋了。此時此刻,柯羅莎在南海北部和東北季風進行最後的搏鬥,引領著風迷們乃至東亞各國氣象單位的目光。一道東風波悄悄的穿越了太平洋來到了馬紹爾群島附近,主流數值開始對這個尚未成氣候的波動有了反應。這個東風波比起一般的東風波結構還更完整些。初祚到來的他已經有著良好的螺旋性,對流雲系組織也頗佳,也因此整合起來十分的輕鬆,毫不拖泥帶水。JTWC112號的上午10時給予了這個擾動臨時編號99W,此時的數值已經預報初未來這傢伙來到菲東海面時將有著不俗著強度。由於南海北部的柯羅莎終於被東北季風消滅,風迷們的焦點開始轉移到這隻預報的大物上。〝有沒有機會挑戰利奇馬呢?〞〝這隻有可能是個大猛貨喔〞〝底子很好呢,前途一片光明阿〞〝這隻要來挑戰安琪拉啦XDD〞風迷們個個都充滿著期待,今年深秋的西太,會不會再給我們帶來驚喜呢??


當然,沒有人能料到,在短短的一周後,已經沒有多少人記得利奇馬曾經當過短暫的2013年風王。


99W發展得非常快,3日中午JTWC就發出Medium的評價,而且緊接著在下午發出TCFA,然後升格31W99W所處的環境實在是非常優良,北方強盛的副高帶來的強東風和異常強大的跨赤道氣流,給予了相當充沛的水氣輻和供應,這也是為何99W在初生之際就有良好的螺旋性。JMA有些慢半拍,一直到4日清晨才發出GW,早上9時宣布新的熱帶風暴形成,是2013年第30個颱風,命名為海燕(Haiyan)。上一次西北太平洋的颱風季生成超過三十個的,已經是19年前的1994年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立即加入

x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簽到天數: 969 天

[LV.10]以壇為家III

kbty245|2016-11-8 02:07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kbty245 於 2016-11-8 03:08 編輯

第二章

海燕打從初生起一直到登陸菲律賓,路徑始終在各國氣象單位的掌握之內。畢竟副高十分強勢,北方的西風槽絲毫無法對海燕做出任何路徑上的干擾。也因此海燕的移動速度一直都非常快,幾乎都在每小時30公里以上,所以路徑方面就不再多談。海燕的發展真的是太順了,一般的超颱生涯前期總會花個二、三天慢慢梳理自己的結構,然後在一口氣迎來大爆發,但海燕這傢伙無論是底子還是環境都比別人還要優良,甚麼多重LLCC、強風切干擾、中心裸露或是冷渦下沉抑制一概都沒有。因此根本不需要花時間去整理環流,給予了更多增強的時間。才剛從JMA拿到名子沒多久,就已經在建造眼牆,核心的對流爆發,讓高低層維持一致,並藉此發展核心熱塔,然後再將爆出來的對流捲入集中擴大熱塔範圍,藉此觸發CISK機制。高層也開始建立起CDO了。



115日,海燕的底層大致建立完成,高層風眼逐漸浮現出來。JTWC在下午給了65kts Cat.1的強度,生涯首次被機構評級為颱風。海燕的高層流出還算不錯,有著南亞高壓直接罩頂充當海燕的高層反氣旋,旁邊還有東風急流提供赤向流出,但相對於幅合根本就是小巫見大巫,因此風眼清空緩慢,倒是調整了一下CDO令其範圍擴大了些。值得注意的是,此時的海燕風眼是一個細小的針眼,和我們之後在菲律賓東風巔峰時所見到的深邃大眼完全不同的,在這之間風眼的擴大過程可說是氣象史上少見的個案。

底層眼剛建立完成的海燕

116JMA評級為70ktsCWB也升格為中度颱風。從雲圖上看,海燕的氣勢十分的磅礡,龐大的環流中央鑲嵌著一個細小的針眼,樣子已經婆有超颱的架式。JTWC評價到了105ktsCat.3的水平,JMA也給出80kts。不過,新的底層掃描顯示出海燕準備進行眼牆換置了,內眼分離,螺旋雨帶逐漸轉變成外眼牆準備絞殺內眼。可是到了下午,神奇的事情發生了,才短短的5小時,新的底層掃描卻完全沒有雙眼牆存在過的痕跡,只有一個明顯變大的風眼。大伙相當驚奇,紛紛回頭研究了一番後,得出的結論是:海燕的眼牆換置和我們平常見到的不太一樣。一般的颱風所經歷的典型眼牆換置是由外眼勒住內眼,阻斷其水氣供應並製造下沉氣流悶死內眼,宛若蟒蛇纏繞獵物一般。也因此光是要殺死內眼往往都要花上相當長的時間,少則半天長則二天都有,而且失敗機率高。海燕卻是外眼才剛要開始處刑,內眼就擴大和外眼重新融合了,花費的時間相當短。在這之後海燕的"融合式眼牆換置”一砲而紅,從那時開始,只要有經歷類似換置過程的颱風往往都會令風迷們想起海燕。海燕應該不是第一個採用這種換置方式的颱風,但是海燕生命歷程中經歷了至少4次這種方式的換置,而且每一次都換的神不知鬼不覺,連明顯的減弱跡象都察覺不出來,這可以說是史上絕無僅有的。



微波掃描的連續動畫,明顯觀察到海燕連續二次使用融合式換置

換完眼牆的海燕風眼略為的擴大,底層結構非常的扎實,尤其CDO上居然有著罕見的CDG環,更是讓風迷們驚呼連連,〝挖喔這隻氣勢完全不輸利奇馬〞〝看來利奇馬的王座難保了〞之類云云。隨著高層風眼終於清空,機構們再度上調強度。JMA下午給出略顯低估的90kts,不過晚上8時直接爆衝到110kts,只差5kts就可以問鼎利奇馬的寶座。CWB也在晚上大方地開出58m/s,海燕終於獲得猛烈颱風和強烈颱風評價。JTWC也給出140ktsCat.5達標了。這是海燕第一次露出他兇猛的本性,CDG環搭配上17度眼溫的WMG眼,巨大的CDOCIMSSADT分析8.1.4版本甚至給到了7.8,就連非常嚴格的8.1.5版都有7.3的水平。自從2009年冬天的妮妲和10年秋天的梅姬後,這是西太第一次出現這種接近完美的風暴。


116日的深夜,海燕掠過了帛琉北方的卡揚艾爾島(KayangelIsland)。和衛星雲圖上龐大的外表相比,海燕真正的核心區其實相當的細小,這點從風場掃描上就可以發現,就連風圈一向都給得非常歡樂的JMA都只給出七級風暴風半徑280公里。這點在帛琉的實測紀錄上獲得了印證,距離卡揚艾爾島南方約70公里的帛琉最大城Koror測到的最大風速只有18m/s,最大陣風32m/s,最低氣壓不過992百帕左右--------在距離這麼強悍的風暴中心不到70公里的情況下氣壓居然還高達992百帕,想見海燕核心區的氣壓梯度鐵定是陡得嚇人。就在海燕掠過帛琉北方近海的同一時間,海燕再次悄悄地進行了一次融合式眼壁換置。換完眼後的海燕眼區再次擴大,大小已經從最開始的細小針眼轉變成直徑25公里左右的中型眼了。此時剛過午夜,新的一天迎接海燕的,是風迷所經歷最為瘋狂,最為激動,也是最年以忘懷的一天。


116日海燕的風場掃描,可見真正的大風區域非常細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立即加入

x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簽到天數: 969 天

[LV.10]以壇為家III

kbty245|2016-11-8 02:18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kbty245 於 2016-11-8 03:10 編輯

第三章


117日的凌晨,JTWC開出150ktsJMA也給出115kts的強度,雙雙宣告利奇馬的風王位置拱手讓人。其中JMA甚至上望巔峰達到125Kkts!!要知道125kts可是JMA德法分析對應的上限強度,在這之前只有梅姬靠著實測達成。〝哈哈,JMA也太歡樂了吧??---真不曉得12小時後說這句話的那個人在想甚麼。不過當時的情況確實有限制這個目標達成的可能性-----海燕的發展達到瓶頸了。海燕的高層流出一直都靠著自身的高層反氣旋和熱帶東風急流來維持的,由於受制於北方的副高,極向流出其實一直受到壓制,海燕一路發展可說是完全靠著達到急流程度的赤向流出單急流在苦撐。相比之下,海燕的輻和比輻散還強太多了。有著MJO濕區和大規模的跨赤道氣流,以及聖嬰年帶來異常溫暖而深厚的海水。之前再發展期時輻散還勉強可以跟上輻和,如今海燕已是一劇烈的風暴,抽吸作用更為強大,但輻散無法增強也就算了,隨著熱帶東風急流進入週期性的減弱,海燕就少了一個流出通道,輻散反而變得更弱。結果就是水氣熱量雖然大輻集中,但無法有效的被利用,空氣潛熱被釋放後完全累積在底層,環流膨脹過度,中心壓上升,颱風整體強度減弱。7日中午前海燕出現明顯的減弱趨勢:風眼嚴重偏心,CDO開始變形,CDG環斷裂。各大機構紛紛停止上望巔峰強度,當時,很多風迷還想說該不會就到此為止了哩。的確,當時的海燕如果無法接上別的流出通道,或許我們現在都在膜拜莫蘭蒂了,而海燕在風迷眼中可能就只是個150kts的普通Cat.5罷了。

海燕的風眼明顯偏心,CDO開始變形

海燕是受上天眷顧的。隨著東亞大槽日益加深,在華北一帶不斷的分裂出小支槽南下,副高西脊開始受到打擊,逐漸的潰縮。大槽所帶來的槽前西南急流終於能和海燕搭上了線,海燕的極向流出獲得了解放。要知道,在這之前,海燕的極向流出幾乎是沒有的,只有西北側的一小部分而已。極向流出的解放對海燕來說簡直如魚得水,讓海燕能突破自身的發展瓶頸。7日中午過後海燕進行了最後一次融合式眼牆換置之後,海燕再爬了起來。原本已經不對稱變形的CDO慢慢調整了回來,並且暴出大量的CDGCDG環重新出現,而且寬度不停地加寬,甚至越轉越圓。在極向赤向雙向的流出通道加持下,海燕的風眼清空更加容易了。換置之後的海燕風眼直徑超過40公里,在中多超台中算是非常大型的風眼。接下來所發生的,從117日下午開始所發生的一切,我們就用時間軸的方式來回顧好了。



16

       JTWC MET 8.0----------史上第一次有颱風能再MET達到8.0



                CIMSSADT分析 8.1.4CI 7.7  T7.9

                                        8.1.5CI 7.2  T7.4



18

      JTWC          SSD 8.0          第二種分析達到頂點
                           PGTW 8 .0            第三種分析達到頂點




但海燕的CDG環還在持續擴張,眼溫繼續上升



CIMSSADT分析  8.1.4 CI7.9 T8.0-------ADT也分析到8.0

                          8.1.5CI7.4 T7.6                     



8.1.4版的ADT首次達到8.0


20

    JMA  CI 8.0  JMA繼梅姬後再次分析出8.0

21

    JTWC 165kts------1979狄普以來第一個獲得此評價的颱風

    JMA   125kts----J德法對應強度的極限

   CWB   63m/s

到了這個時候,風迷們乃至世界各大氣象單位都瘋狂了....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的看著電腦螢幕上的數據資料,完全不敢相信一個數十年甚至百年一遇的超完美風暴就在自己的眼“165kts了,萬歲!!!!!〞〝你在哪邊看到165?〞〝165貌似是真的...〞〝幹真的給165了,太扯了〞〝我的媽阿真的是165?追風界中那個傳聞中的165?〞〝朝聖!!媽我在這〞各大氣象討論區紛紛湧進大量的氣象愛好者目睹這一見證歷史的時刻,PTT大氣版罕見在沒有颱風警報期間人氣暴增,到後來就連不懂氣象的外行也跑進來湊了一下熱鬧。CNN直接在報導下方放上海燕的衛星雲圖,甚至NBA知名球星DwyaneWade也在推特上發布有關海燕的消息。一時之間海燕的消息在各大社群媒體之間流通。那一夜,絕對是令所有風迷難忘的一夜...

但海燕似乎沒有就此停手的意思。極向流出持續加強,甚至一度達到急流程度,風眼繼續清空,眼溫首次衝上到20度,CDG環一個小時比一個小時還完整,還要更圓。可怕的是,現時的海燕和稍早被評價為165kts時的海燕相比,居然還要更加完美。


左為720時右為723時,可見到海燕再這三小時內又變得更加完整



海燕的極向流出一度達急流程度


80

CIMSSADT分析   8.1.4CI 8.0  T8.0 CI值首次達到8.0

                            8.1.5CI7.5   T7.6




1

   CIMSS ADT分析  8.1.4CI 8.0  T8.1 T值突破8!!!!!

                                 8.1.5CI7.6   T7.6


注意右上角的綠線,他超出表格了




JTWC持續分析出CI8.0,這已經是第四報的CI8.0



2

   JTWC 170kts



JTWC的歷史性報文

這個歷史性的時刻終於來了,連續4報的CI8.0終於令JTWC認輸,給出了170kts,德渥克分析法中強度的對應上限。在這之前,到底有多少人認為能有颱風達到這個強度呢?此時的海燕毫無疑問就是有史以來型態最好的熱帶氣旋,巨大而對稱的CDO,上面鑲嵌著宛若用圓規畫出來的CDG環,或許不該用環,用餅來形容更為合適。更誇張的是海燕CDG-86度的地方居然是成環的,而且由於海燕的對流發展過於旺盛,當時海燕所在位置的對流層頂甚至被抬高了一些,使的那個區塊的對流層頂溫度明顯下降。大而清晰的風眼,眼溫逼近23度,水氣圖上也呈現出深藍眼,在搭配上西側那巨大的懸臂,海燕毫無疑問就是德沃夏克分析法中的最完美風暴


達到巔峰的海燕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立即加入

x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簽到天數: 969 天

[LV.10]以壇為家III

kbty245|2016-11-8 02:23 | 顯示全部樓層
間奏 海燕為何能到這麼強??


這個問題實在是讓人費解的。海燕身處於低緯度太平洋,在這種低緯度的地區科式力往往不足,很難支持一個颱風的發展。更何況海燕的發展過程中流出一直不是很好,直到進入到菲東海域極向流出通道才明顯開啟。在種種條件限制下海燕居然能達到如此驚人的強度,到底是為什麼??個人推測有以下幾點原因:


1.強盛的太平洋高壓

很多人一定覺得奇怪,副高由於往往挾帶著乾空氣,而且會壓制住颱風的極向流出,因而有著"超颱殺手”的稱號,怎麼會是穰海燕有著逆天強度的原因呢??副高在海燕的發展過程中可說是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沒有如此強大的副高,就沒有今天的海燕。就是因為副高如此強大,其南側挾帶著旺盛偏東風和跨赤道氣流作用下,產生了強大的幅合。因此海燕能在低緯度科式力非常微弱的情況下很快地就能旋轉起來,所以海燕從擾動時期的結構就比一般的東風波還要好,整合起來也快。還有就是副高雖然會帶來乾空氣,但在長期徘徊在西太的MJO濕區、強烈的跨赤道氣流和高達30度以上的海溫滋潤下,乾空氣幾乎銷聲匿跡。極向流出雖然被壓制,但海燕所處的緯度剛好有熱帶東風急流提供達到急流程度的赤向流出,抵銷了這個缺點。而且副高還會驅散風切,簡單來說,201311月初的太平洋高氣壓不但沒辦法用乾空氣和堵塞流出通道來壓制颱風強度的發展,反而提供了低緯地區一大片高幅和、風切微弱的區域。副高在海燕的生命中扮演的是搖籃的角色,讓海燕能夠在發展期間絲毫不受干擾,能夠好好梳理自身的結構直到時機來臨。當海燕來到環境更加優良的菲東海域時,萬事已經具備,只欠東風了。這時副高適時的東退讓出極向流出通道,就好像把沸騰鍋子的鍋蓋打開一般------海燕就此炸鍋。



剖面圖可看到大約在北緯25度左右有下沉氣流,那就是哈德里胞。因為哈德里胞的環流偏北偏強,因此副高也偏北偏強,留下了溫暖廣闊的低緯度海域


氣候平均的500hpa高度場和201311月的500hpa高度場,副高明顯較平均值強盛許多


2.高海溫、高移速以及高OHC

海燕所行經的海面海溫幾乎都在30度以上,而且暖水層相當的深厚。由於副高的強盛,海燕以相當快的速度通過這些海面,因此完全不會有冷水上翻的問題,偶爾經過幾個低OST的地雷區也能以相當快的速度迴避,強度幾乎不會受到干擾。


海燕一路上行經區域OCH一直都非常高


3.強大的跨赤道氣流


2013年下半年,南半球的AAO,也就是南極震盪指數長期維持在負值。南極震盪指數是指南極地區氣壓指數和中緯度地區的氣壓指數差。若為正表示南極的氣壓較往年還低,擋在極地氣旋帶和中緯度地區之間的噴射氣流會變強,阻止極渦南下,因此南半球會陷入暖冬,反之若為負噴射氣流會減弱,冷氣團大舉南下,南半球的西風槽會十分活耀,氣候會十分寒冷。2013年底就是這種情形,南半球的西風槽頻頻南下,槽後的冷空氣南下後跨過赤道,轉變成大規模的跨赤道氣流。海燕當時所處的海溫雖高,但所能支撐的最大強度也只有150kts而已。有了跨赤道氣流支援之後,整個太平洋的水氣都成了他的囊中物。海燕能達到如此驚人的強度,反而不足為奇了。





海燕有著大規模的跨赤道氣流在支持


4.2013年為ENSO冷事件年份


ENSO冷事件,其實就是俗稱的反聖嬰現象。指的是南方震盪指數SOI超過-1.5度時所發生的情形。當ENSO冷事件發生時,西太平洋地區的海水會異常溫暖,赤道低區的偏東風會偏強,而且最重要的,菲東海域會存在著幅合區-----那裏就是海燕達到巔峰的地區。


簡單的總結,強大的副高、南半球頻繁的西風活動以及ENSO冷事件組合了所有能讓熱帶氣旋達到完美強度的條件,海燕就在如此優渥的環境下達到了難以超越的強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立即加入

x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簽到天數: 969 天

[LV.10]以壇為家III

kbty245|2016-11-8 02:30 | 顯示全部樓層
第四章






就在眾人為海燕衛星雲圖上美妙的身姿發出讚嘆時,菲律賓卻即將面臨可能是他們有史以來要面對的最強風暴。雖然菲律賓PAGASA已經嚴正警告政府單位他們要面臨的是甚麼,但實際上又是另一回事。雖然政府當局下令大量撤離民眾,但實際上真正受威脅的區域根本沒有撤離,更糟的是,這些區域大多是經濟較為落後,基礎建設水平低落的地方,更是大大加重的災害的嚴重性。


118日的清晨,海燕率先略過了萊特灣北部的吉萬(Guiuan)南方近海,吉萬市的雷達站在測到的最大持續風速為43m/s,最大陣風53m/s,之後風速計就故障了。這二個數據看似平凡,但有個事情必須知道:這兩個數據都是在8日清晨4點左右側到的,而根據雷達圖海燕最接近吉萬的時間是清晨530分左右,4點時吉萬才正要進入海燕的核心區域------核心區邊緣就有如此驚人的風速紀錄,核心深處的情況是怎樣,完全無法想像。這個雷達站在風速計毀壞之後仍然持續記錄氣壓數據,但在5點左右門窗遭到吹毀,狂風暴雨直接灌入雷達站內,駐守在雷達站的人員完全無法更換紀錄紙,氣壓計在當時記錄下最低氣壓908百帕後便無法再讀取數據,而且當時氣壓人仍然在以接近垂直方式在下降當中,估計吉萬的最低氣壓恐怕遠低於900百帕。吉萬市的破壞是毀滅級的,儘管位在一座小山頭的背風面,但海燕仍然將它摧毀了,整座城市只剩幾座鋼筋混凝土建造的房子還屹立不搖,其他不是被狂風拆得粉碎,就是被風暴潮夷為平地,幾乎是完全摧毀,在小山頭的迎風側,大片的椰子林被移平,可見當時海燕的風力有多麼的驚人。

由吉萬雷達站所拍下的海燕


搗爛吉萬後的海燕似乎註定要給菲律賓種重的一擊。若當時海燕能在北偏或南偏一些,或許死傷就不會如此慘重了。海燕在118日早晨705分挾帶著165kts的最大風速在獨魯萬(Tacloban)市南方約30公里的小鎮托羅薩(Tolosa)附近登陸,這是人類史上登陸強度最強的熱帶氣旋。托羅薩有不少倖存的居民表示他們目睹了風眼從頭上經過:「風勢5點的時候還不強,大概只是個普通颱風的程度,但過了6點後卻急遽增強,大約在7點左右達到最高峰,然後突然平靜了下來,天空突然變得明亮,而且還可以看到藍天,他甚至還能出外走動。然而大約10分鐘過後風勢再度增強,甚至比之前還要狂暴,他完全無法看到任何東西,因為風雨密的像雲和霧一般」另一名居民表示:「風勢在6點之後即遽增強,大概接近7點左右棕梠樹的葉子開始被狂風剝除,他和15個人躲在廚房中祈禱風暴快點過去。他的耳朵很非常痛,彷彿耳膜內的空氣要被吸出去一般(因為氣壓太低了),很多人都痛到哭出來,狂風在咆哮,不時夾雜著口哨聲。這時天空突然靜止,風和雨都停了,天空變得明亮,不過他不記得有沒有看到藍天了,大約靜止了15分鐘後風雨再度來襲」第三個人:「眼大概在7點左右抵達(這個人似乎有些氣象知識,知道那個是颱風眼)。眼裡面是完全靜止的,他們有看到陽光,甚至可以看到遠處的雲圍繞成雲牆。這之間大概平靜了25-30分鐘吧」許多倖存者回憶起海燕人仍然心有餘悸。他們大多在56六點就被風聲吵醒,在海燕風雨最強時躲在屋內祈禱自己能在這場災難中平安度過,外頭宛若地獄一般,暴雨令能見度完全是零,鬼哭神號般的狂風,聲音大得像客機起降,將房屋吹的像是地震般的搖動,拆毀屋頂,破壞門窗,有的人家甚至整個二樓都被吹的不見蹤影,空中飛舞著棕梠樹的樹葉,鐵皮,甚至是屋頂,這些東西在強風的推動下成了最佳的殺人利器。一名倖存者表示,外頭簡直就像洗衣機一般,這真是再貼切不過的說法了。






海燕在托羅薩登陸過程的雷達動畫

海燕登陸托羅薩的過程及齡近地區的風毀程度(:Icyclone)

距離登陸點北方約30公里的獨魯萬市,是萊特島的最大城,基礎建設較好,加上只進入了北側眼牆的邊緣,因此若只論風毀而言,相對於其他地區相對來說是比較輕微的(但還是很嚴重)。也因此在通訊中斷前還能傳出一些有關風雨的畫面。追風達人JamesIcyclone團隊也在這座城市追風,錄下極其寶貴的畫面在通訊恢復後震驚所有風迷。獨魯萬的氣象站在海燕登陸前一小時錄得最大風速55m/s,之後風速計也被吹壞了。獨魯萬機場側到最低氣壓955百帕。由於獨魯萬東方有山脈阻擋,風雨較其他地方還要晚開始。6點以前都還十分平靜,大概6點過後風雨開始增強。Icyclone的團員形容,630分時天空還很明亮,645分時天空突然暗了下來,風雨急遽增強,估計獨魯萬就是在這個時候進入海燕的北側眼牆的,Icyclone還形容,眼牆和外圍雨帶之間有著明顯的邊界,二者之間存在著"護城河"。他們團隊的氣壓計在720分錄到最低氣壓960百帕,和獨魯萬機場的數據相差不多。730分過後是風雨的最高峰,從影片上看,狂風暴雨令能見度接近0,樹的樹葉在影片中就這樣被硬生生剝下在空中飛舞,風聲大到幾乎聽不見其他的聲音,Icyclone團隊的成員必須扶著牆壁,蹲下來躲避哪些在空中高速飛行的雜物才有辦法拍攝。Icyclone所在的飯店位在市中心,距離海岸線有超過一公里之遠,但風暴潮居然能在這裡造成將近1米高的水深,Icyclone不得不停下拍攝工作去幫助幾位飯店附近的居民脫困。


然而海燕所帶來最致命的,不是驚人的狂風,也不是傾盆而下的暴雨,由於台灣地形特殊,這種現象在台灣很少見,他是今天的主角,風暴潮(StormSurge)。潮水被低氣壓中心吸起,在風勢及地形的幫助下就宛如小型海嘯一般,一堵水牆直接衝上陸地摧毀房屋。歷史上造成慘重死傷的熱帶氣旋中,由嚴重風暴潮所引起的佔了相當大的一部份。1970年的東巴基斯坦大氣旋在孟加拉的恆河口三角洲低窪處掀起了大規模的風暴潮,奪走超過50萬條人命,至今人然是人類史上最致命的熱帶氣旋。海燕的高移速、高強度和萊特灣內的地形完全吻合了製造致命風暴潮的條件。根據災後調查,在吉萬的北方,海燕的危險半圓在薩瑪島東岸造成的風暴潮竟然高達14.1公尺,而世界紀錄上最高的風暴潮也不過14.6公尺而已。一位作業員拍下了暴潮沖上岸的那一刻,他鄰居的房子瞬間被沖垮。。在海燕的第一登陸點托羅薩附近,風暴潮普遍都在5米以上,一名住在托羅薩以北的居民回憶起當時的狀況:「風雨突然驟停,他好奇地走出屋外查看,在離海岸一公里外有座小島,海水居然後退到海岸和小島的中間。遠處好像有烏雲向他襲來,結果近看居然是一堵水牆。一聲巨響,巨浪就打上了岸摧毀了他的房子,他只能拚命的逃。」北方的獨魯萬因為位在較為狹窄的海灣中,在地形的作用下,竟有高達7米以上的風暴潮發生,海岸邊的房子幾乎沒有倖存。風暴潮大部分發生在颱風登陸後風向轉變之時,在危險半圓的推動之下狠狠的往陸地上衝去,有些房屋撐過了最強風雨的襲擊,但隨後到來的暴潮卻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整個聖佩德羅灣(SanPabloBay,位在萊特灣北部)西部沿海距離海燕登陸點南北30公里的範圍幾乎所有的村落都被毀滅了,多數的罹難者集中在沿海地帶,有些居住在沿海居民的遺體居然在離海岸非常遠的內陸被發現,可見當時風暴潮究竟進入到陸地多深的地方。

  
風暴潮沖上岸的一瞬間




位在萊特島上方的海燕,底層結構仍保持完整

海燕繼續呼霄前進,所到之處沒有不受到蹂躪的,在地圖上留下一條和路徑吻合的破壞帶。海燕大約在8日上午9時左右離開萊特島,940分在宿霧(Cebu)省二次登陸,並很快的又登陸班塔延(Bantayan)島,班塔延島的風速計側到最大陣風達到77.4m/s後就被毀了。由於一路上都沒遇到甚麼高山,海燕的底層結構一直保持得很完整,就算在陸地上可見光雲圖仍然隱約可見到風眼。但隨著晚間海燕在班乃(Panay)島登陸後,島上的高山開始對結構造成明顯的損害,北側眼牆出現明顯破損,高層風眼完全填塞。JTWC大幅調降強度到135ktsJMA也下到95kts,但班乃島北部的洛克薩斯(Roxas)仍然記錄下58m/s的陣風,中心東南側的亞伙(Ajui)更有63.5m/s的陣風出現。8日深夜海燕進入蘇錄(Sulu)海,開始重整結構,底層風眼再度扎實了起來,從紅外線雲圖上看甚至已經重新開出一個模糊的風眼,不過很可惜的,這些都只是曇花一現罷了。


在蘇祿海重組出新眼牆結構的海燕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立即加入

x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簽到天數: 969 天

[LV.10]以壇為家III

kbty245|2016-11-8 02:32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kbty245 於 2016-11-8 02:35 編輯

第五章

119日午夜,海燕在布桑加島第五次登陸,並很快地進入了南海。擺脫了陸地的干擾之後,照理來說應該能再重新增強,因此也有不少風迷期待海燕能重新增強成南海第一個Cat.5級的颱風(這個紀錄已在2014年由雷馬遜達成)。但事實是,當時的南海已經不再適合颱風的發展了。11月的南海海溫已經不再優秀,海燕又離開了菲東外海那優秀的幅合區,北側流出再度遭到壓抑,緯度已高跨赤道氣流的支援逐漸減弱,海燕的高移速這時反而成了來不及整合的幫兇。一度重組出來的底層眼牆再度破損,高層風眼填塞,9日上午甚至發展出雙風眼﹑JTWC繼續下調至105ktsJMA90kts。海燕在南海苦苦掙扎著,由於東亞大槽加深南下,副高在前方小曹的騷擾下終於崩潰東退,並且有在海燕南方低緯西伸的趨勢,因此海燕在南海走的比各大機構預估的還要偏北許多。在槽前輻散的幫助下,海燕強度總算止跌回升,隨著環流內縮自保,高層CDO重新鞏固,9日晚間海燕的強度已經比白天好上了許多,中心甚至出現明顯的凹陷,一度有開眼的趨勢,但可惜仍然沒有成功。


短暫開眼,逼近海南島的海燕

10日凌晨JTWC下調強度為90ktsJMA也只剩85kts,隨著海燕開始進入北部灣,在地形的抬升下,海燕的幅合好轉許多,西風槽的南下也再次打開了海燕的極向流出,環流雖然縮得更小,但CDO更加集中反而有利於增強的速度。海燕在登陸前近岸爆發,高層一度開出了細小的風眼。隨著西風帶的南壓,海燕的路徑越來越北,一度有直撲海南島的趨勢,最終掠過了海南島西南近海。雖然強度已經明顯不如菲東的巔峰,但在槽後冷空氣和自身環流內濕暖空氣的作用下,海南島有許多地區都降下驚人暴雨,許多地區的日雨量普遍都在200毫米以上。海燕在海南島展現出最後的餘威,海南島西南部的鶯歌海鎮有43.8m/s的陣風,海南島南部普遍出現13級以上的陣風,最靠近中心的三亞市更有16級。不過隨著冷空氣開始入侵到海燕的核心,破壞了暖心結構,好不容易開出來的風眼很快地就填塞了。1111日清晨430分,海燕挾帶著65kts的強度在越南海防市進行了她生命中最後一次的登陸。登陸時環流已經明顯和鋒面搭了上線,逐漸併入鋒面當中,開始向東北東移動。在陸地摩擦以及強風切之下,海燕很快就減弱成熱帶性低氣壓,1114JMA宣布停編,JTWC也發出FinalWarring,為海燕這催燦的一生下了句點。海燕的殘骸在倒槽和鋒面的作用下為華南帶來了不少的降雨,算是海燕給予華南風迷的最後恩賜吧。

最後一次登陸的海燕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立即加入

x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3下一頁
快速回覆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加入

本版積分規則

kbty245

    主題

    帖子

    37萬

    積分

    12級[颶風Hurricane]

    Rank: 12Rank: 12Rank: 12

12級[颶風Hurricane]

發訊息

本平台僅供學術討論之用,預報應以氣象局為準

威普網站虛擬主機贊助公司

臺灣第一個天氣類型社群平台 即時天氣資訊、精準颱風動態

線上客服
FB傳送訊息
廣告行銷
精準行銷 物超所值
官方粉專
發佈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