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活動可能進入「極小期」,將促使地球熱浪、大洪水發生
英國瑞丁大學太空物理學教授 Mike Lockwood 表示:「太陽活動正大幅減低中,且降幅是過去 9,300 年來最劇烈的一次。」Lockwood 與同事估計,太陽約有 25% 的機率將會重演 17 世紀末的蒙德極小期(Maunder Minimum),進入四個世紀以來首次的太陽活動極小期(grand solar minimum)。(《TO》編按:太陽表面活動會週期性的增加或減少,活動最強的時候,就叫太陽活動極大期,減少時叫極小期。)
在極小期時,太陽正常 11 年的活動週期將被打亂,且在那之後數十年將幾乎不會有任何的太陽黑子出現,例如在蒙德極小期發生後,太陽黑子就消失了將近 70 年。今年夏季原本應該要出現比往年更多的太陽黑子才對,但卻沒有出現。
地球會不會變得像電影《明天過後》一樣的極凍世界?
當年蒙德極小期發生時,歐洲正好爆發有史以來最寒冷的冬季,且全球許多地區也出現了不尋常的低溫,宛如一次迷你的冰河時期。
不過,Lockwood 認為,這場新的極小期並不會帶來新的迷你冰河時期。他表示,人類活動對於全球溫度所帶來的影響,早已比太陽活動週期所帶來的影響還要強烈許多。根據跨政府間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IPCC)的最新研究顯示,全球平均溫度自 1880 年以來已上升了 1.5 ℃,且未來將上升得越來越快。
儘管不會帶來冰河時期,這次的極小期仍有可能會帶來其他影響,例如太陽活動減低將使太陽的噴射氣流減弱,進而造成像 2010 年俄羅斯熱浪或是同年巴基斯坦大洪災等極端的天氣事件。
科學家藉由同位素來研究太陽活動極小期
在過去一萬年以來,就曾發生過 24 次太陽活動極小期。科學家藉由宇宙射線在大氣層中製造的碳 -14 等同位素,來發現這幾次太陽活動極小期發生過的證據。太陽活動會助長太陽風,而太陽風則會將射往地球的宇宙射線反射回去,因此若太陽活動減少,就會偵測到更多的宇宙射線以及同位素。
學界目前也仍眾說紛紜
科學家仍在爭論太陽活動週期影響地球溫度的程度,以及近來全球暖化趨緩是否正是近來太陽活動減少所致。
倫敦帝國學院的大氣物理學家 Joanna Haigh 表示:「Mike 或許是對的,太陽的確有可能回到蒙德極小期的狀態,而太陽降溫只會減輕溫室效應而已,不會造成冰河時期。」
不過也有一說是,這次的太陽活動極小期只會稍微減輕溫室效應,卻將在極小期結束後造成更劇烈的暖化現象。
(資料與圖片來源:Washingtonpost)
Source: techorange.com
http://www.technow.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