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到天數: 4939 天 [LV.Master]伴壇終老
|
本帖最後由 myself 於 2011-10-22 19:18 編輯
引用自 http://tw.news.yahoo.com/blogs/society-watch/%E6%B0%A3%E8%B1%A1%E9%98%BF%E4%BC%AF%E5%92%8C%E6%B0%A3%E8%B1%A1%E5%A5%B3%E5%AD%A9-%E4%BD%A0%E5%96%9C%E6%AD%A1%E8%AA%B0.html
氣象阿伯vs氣象女孩 你喜歡誰?
作者: 彭啟明 – 2011年7月14日 下午5:21
前幾天英國的資深氣象主播 Michael Fish 開炮,炮轟現在許多的年輕女孩氣象主播,氣象播報自己都不知道在說些什麼,也不知道背後的圖表所代表的意義,現今電視台只要好看的氣象女孩,使得播報變得很廉價,這樣的訊息引發國際上很多媒體大篇幅的報導及網路熱烈討論。
台灣的專業氣象主播空間 …
Michael Fish 現年67歲,過去曾在英國氣象局擔任預報員,在 1974年開始擔任BBC 的氣象主播至今,可以說是英國或是全世界擔任電視氣象主播最長的紀錄
,遠超過台灣最早的專業氣象主播馮鵬年 (1978-1990年擔任中視氣象主播)或目前最為人熟知的任立渝 (1993年至今)。而他在英國獲得許多科學傳播的榮譽及推崇,甚至被譽為英國的天氣『國寶』之稱,所以他大聲呼籲當然受到很多的重視
會造成這樣的紛爭,可能和這幾年英國氣象主播相繼出包,比中指(附註1)或是拍攝清涼寫真炒新聞,隨媒體越來越多元,氣象主播開始年輕化,派上年輕貌美大家想看的美女來爭取收視率。電視媒體的要求新求變,把專業的氣象綜藝化,已經不是新聞,早變成一種常態,全球許多電視台都有類似清涼的氣象播報節目,例如法國、希臘或是南美許多國家的氣象播報都很生動,和正經八百的專業氣象很不相同。
這兩年也有電視台仿效的 Weather Girl (附註2),定期更換的制服加上艷舞播報,看完一段影片,明天的天氣是如何可能還不知道,但的確是滿足許多宅男的心,透過網路還紅到國外去。
氣象是一門相當特殊之專業科學,專業程度高,卻又必須以相當簡化之說明使閱聽者易於了解,但為何全球或是台灣會產生這樣的變化? 筆者分析主要有四種原因:
1.播報生態之改變:由於媒體走向多元分眾,並非所有的觀眾皆偏好專業氣象主播播報的新聞,部份觀眾需要只是即時性的氣象資訊及天氣發展狀況,至於是由誰播報,要是沒有特別的資訊,對觀眾感受上並沒有多大的差別。
2.氣象主播人才不足:過去氣象界並未重視科學媒體素養,也未進行作專業氣象主播的育成,口條、台風及外貌都是一種專業,所以專業氣象人幾乎是比不上專業媒體人播氣象。或是非專業氣象出身的媒體人,想要了解氣象,也缺乏好的培訓或進修制度,變成模仿別人怎麼說,我就怎麼說,一種鸚鵡氣象主播。
3.媒體環境因素:各家電視台的氣象播報方式以及內容素材少有重大突破,圖片資訊大多僅使用平面觀測資料或數據播報,缺乏圖像的變化,頂多換上一個觸控螢幕。也並無時事議題的穿插,也沒有國際氣象,在這樣氣象時段收視無法突出下,氣象的時間更是越來越短少。
因此,整體節目流於制式化,難以吸引觀眾,導致收視不符市場效益,電視台只能縮減預算,起用新人擔任氣象主播,或是找美女播氣象的方式,萬一表現不錯,還可以轉任新聞主播。
4.氣象預測團隊化:氣象預報的本質是預測,既然是『預測』,當然會有不準確的情形發生,在這部分許多國家會採取開放態度,例如 CNN 有自己的氣象團隊,自己預測天氣。這整合了播報、電視台氣象預測人員來研判資料,或許電視台同業間的良性競爭,可以讓觀眾透過市場機制來選擇最出色的預報產品,進而促進電視台也願意花更多經費去強化氣象播報。
其實國際上多數先進國家都沒有特別限定只有政府氣象局可以報天氣,而是將每日的預報盡量都交給民間,政府著重在防災應變上,保護大家生命財產的安全。
2004年台灣開始推動氣象預報證照,民間可以報氣象,鼓勵電視台可以聘請獲得氣象預報證照者可公開的預報天氣,但這方面似乎還不普遍,甚至在氣象局『冷』處理下,預報證照徒具形式,並未讓社會重視氣象的加值服務及產業發展,因為連氣象局都在主動預報生活氣象,明天穿什麼衣服,可不可以騎腳踏車、洗車都開始預報,把國家氣象預報員推上主播檯,開始擔任氣象主播,這些都是是全世界少有,政府氣象單位會這樣的服務。也因於此,在電視台上的專業氣象主播的空間有越來越少的趨勢。
從市場機制來看,電視台有收視率競爭的商業收益,對氣象局而言,最有效的績效則是來自災害性天氣可否準確的保障國人生命財產安全。目前在重大天氣事件,例如颱風警報、豪大雨等劇烈天氣的預報,仍由中央氣象局負責,看哪一台可能都差別不大。
已經開放一般天氣預報權給具氣象證照者得自行製作並對外發布,但若氣象局能明確做出與民間發展的區隔,減少去搶電視台或民間產業的工作,就能引發更多電視台願意創造加值的資訊,或是氣象專業人士願主動投入氣象播報的工作。
在美國、英國或日本,氣象主播不見得都一定要是氣象背景,大約只有一半是氣象專業科系出身,很多對天氣或是媒體傳播有興趣的人,都可以透過修研氣象傳播課程或考試認證來得到專業的證照(附註3, 4)。電視台也都有自己的氣象團隊,是真的氣象團隊自己畫圖、預報,而不是像現在各台都是打電話到氣象局,百分百使用氣象局資料,氣象局賣氣象資料給電視台賺錢,而有時候感受到天氣不準,是氣象主播解釋不清楚,或是氣象局報不準,都常會搞不清楚。
問題是先進國家都已經有專業的氣象頻道,或是將近有一半都是專業氣象主播擔綱,遇到天氣事件時就容易見真章,也成為一種穩定氣象資訊傳達的力量,台灣則是面臨許多定位不明,專業氣象主播空間越來越少,顯然還有一大段長路要走。
附註1: 英國氣象主播比中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ImuobqTcds
附註2: 台灣的Weather Girl http://www.youtube.com/watch?v=1lkSJgHaFvU
附註3: 美國氣象學會的氣象認證制度 http://www.ametsoc.org/amscert/index.html
附註4: 日本的氣象產業振興基金會及氣象預報士制度 http://www.jmbsc.or.jp/
----
myself 注:
原來氣象綜藝化,舉世皆然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