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北部還有一個地方 大屯山頂 以前曾觀測到及強大的風力 日據時代的一個颱風 帶給宜蘭十六級陣風 大屯山頂的十分鐘平均最大風速50m/sec 當時山頂的觀測站可能比出張所[鞍部]的地位高吧 好像以前出張所是補給點 後來也觀測資料 後來取代山頂 目前山頂只觀測某幾項資料 蘇力過境 山頂的風力一定狂暴 這次北海岸如野柳災情也很慘重 基隆嶼亦然 淡水的陣風不及台北 且台北風向轉成東風時好像由11級增至12級 桃園海岸風力也強到13級 當然最強的葛瑞絲[1956] 及幾年前那個颱風出現十五級[葛瑞絲過境 桃園地區應該是14級 90海浬 當年松山機場好像也測到80海浬] 路徑都和蘇力相似 |
本帖最後由 蜜露 於 2013-7-15 23:52 編輯 過去全台灣統計100萬戶以上停電的颱風. 風太大 雨太大. 都有可能發生多處停電. 1.1996賀伯 279萬戶 強烈 2.2007柯羅莎 233萬戶 強烈 3.1994提姆 200萬戶 強烈 4.1998瑞伯 188萬戶 中度 (巔峰是強烈) 5.2001納莉 165萬戶 中度 6.2009莫拉克 159萬戶 中度 7.2005海棠 154萬戶 強烈 8.2005泰利 147萬戶 強烈 9.2013蘇力 112萬戶 中度 (巔峰是強烈) 10.2008薔蜜 104萬戶 強烈 11.2000象神 100萬戶 中度 |
台北出現很強的陣風 印象中的薇拉 提姆 安迪 葛拉絲 畢莉(1976) 賀伯 其中薇拉的確是很強 吹斷柱子 當時住在平房 狂風暴雨 提姆也很強過境時高樓搖晃 不過走得很快 不然以其路徑 台北的陣風會維持很久 安迪則是風強 陣風也持續很久 從登陸前一晚深夜就出現11 12到14級 中間稍微停一下 登陸後過山到澎湖出海又出現更高一點的風力 且一直持續到傍晚才減弱 下午 好像還有北市高職聯招 還有十三級陣風 葛拉絲則是登陸時十級 到中午突然幾陣風特別強 畢莉登陸三貂角 前一晚九點十點多風雨增強 後出現很長的颱風眼 風雨夜我整晚幾乎沒睡 |
蜜薔 海棠的十三級陣風其實也只是大一點點 以一個中度吹出這樣的陣風算是不小了 中度過境 最大的是尼爾森 台北出現十四級陣風 當時彭佳嶼還吹出平十分鐘的紀錄 62.7m/sec 如果以賀伯出現十四級陣風 極類似路徑的本颱風 出現十二級 算起來或許十三級也是可能的 當時風雨最強大的時候 台北出現十級 後來出現十一級 但感覺風雨是越來愈強 後來報十二級 當年報十三級時 也是偶幾陣風特別強吧 蘇力過境感覺是三四點多時風雨比較密集 強陣風頻率很高 另外台北氣象站不知道因為台北高樓變多 風速計不知道有沒有提高高度 當然高樓變多 可能瞬間強度的陣風真的有可能變大一點點 但觀測站在公園路 中正紀念堂附近 算是相對比較空曠的地方 |
本帖最後由 蜜露 於 2013-7-15 17:49 編輯 我注意到一點的是.. 蘇力颱風.在JTWC只斷定C2等級的中度颱風登陸. 但是在台北所感受的風力. 不比之前的幾個強颱差. 尤其是平均風吹出 14.4m/s 2000年代以來只有碧利斯和薔蜜.比的上蘇力 就連這麼印象的柯羅莎.平均風也沒有如此大. 我記得板橋好像是2002年建立以來首次測出平均風最大的一次. 如果蘇力登陸是C4或C5等級型態更好的話. 同樣的速度和路線..很有可能追平賀伯更強的風力也說不定.(也不排除重演2006桑美在中國的破壞力,如果是西北颱那條路的話..) 現在時代建築物多的情況下,只剩中颱的蘇力(美85kts ,日40m/s) 也可以吹出較大的破壞力. 2000的象神和2004的艾利和納坦. 風力也沒有蘇力這樣明顯. 中度等級的颱風,可能是葛拉絲颱風之後,風速最強直撲北台灣的一個. 中度颱風在北部. 納莉是水 蘇力和葛拉絲是風 |
當年台北碰到在台東登陸的安迪颱風 陣風十四級 十分鐘平均風好像只有七至八級 已引發 很多人關注 風力陣性如此大 不過隨著高樓房子變多 可能會導致持續的風變小 但狂暴的風力 仍可能會帶給市區 一陣陣強大的陣風 當然是不是如此 可能要專家研究吧 台北除了歐柏 帶來33m/sec平均風外 瓊安29.5m/sec 薇拉25m/sec 1959年畢莉好像是27m/sec 但早年房子較少 可能平均風較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