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蜜露 於 2020-11-14 09:06 編輯 我們研究2015年Patricia颶風的實測 180+Kts 然後CIMSS威斯康辛大學的SATCON也參考了Patricia的實測 結果2016年正式投入SATCON跟AMSU後,只有莫蘭蒂、天鵝巔峰最高值居然都有驚人的數字 180Kts左右 CIMSS正式後的最傑出的兩個熱帶氣旋 2016莫蘭蒂 一次巔峰 AMSU 904hPa 166Kts SATCON 901hPa 164Kts 二次巔峰 AMSU 883hPa 179Kts SATCON 899hPa 172Kts 2020天鵝 一次巔峰 AMSU 925hPa 139Kts SATCON 911hPa 164Kts 二次巔峰 AMSU 898hPa 181Kts SATCON 917hPa 161Kts 莫蘭蒂數字很平均,兩次巔峰強度很容易顯現的,機構應該有參考此項, 莫蘭蒂德法在機構本來並沒有8.0 但是莫蘭蒂的緯度其實是很恐怖的,如果放到海燕的位置有可能真的是海燕2.0 兒天鵝是登陸前達181Kts 會有這種情況有可能天鵝一次巔峰體型、風眼都太小了 置換後體型、風眼加大才知道強度其實是很高的 天鵝是個小鋼砲針眼颱風,維持了很長時間,二顛靠著對流跟地形達到8.0 也是滿屌的. Patricia颶風成功實測後,太平洋西部的很多颱風強度可能比機構預期高的多 我們發現 一次巔峰保持7.5的高強度進入完整的置換會變成8.0 機會很高 而且置換很快的完成近年來只有這三個颱風完成(海燕、莫蘭蒂、天鵝) 早期的狄普、郝麗、麥克、蓋伊也都是同樣方法。 很多7.5颱風最終都是置換失敗或置換太久達不到更高的強度 比如說黃蜂、玉兔、哈吉貝、尼伯特 尼伯特雖然一次巔峰猛,置換也完成個不錯的7.0,後來僅維持幾個小時後靠近台灣環境漸差減弱了 尼伯特機構是上不到更高的強度,二顛也只有150Kts水平。 也有開眼後一次性達到7.5或更高的強度,同型的還有妮妲、馬克、梅姬。 但是瑞伯的底層極強,環流可能更優於梅姬,瑞伯比梅姬更大的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