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輔助訪問
 找回密碼
 立即加入

1513 蘇迪勒 並列史上最強八月颱 橫掃台灣 風速刷破多站紀錄

簽到天數: 1156 天

[LV.10]以壇為家III

Herb|2015-8-7 22:44 | 顯示全部樓層
蘇澳已經出現 39.3m/s 的13級強陣風
暫時列入 蘇澳氣象站歷年強陣風第16位
有人把蘇迪勒拿來跟 2005年龍王與泰利相比
來溫習一下 2005年泰利與龍王 在花蓮氣象站的強陣風表現
當年泰利在登陸前 高低層分裂過山由台中西方近海形成之副低壓中心取代
而龍王則是在花蓮豐濱附近登陸
兩者在花蓮氣象站的陣風感受 天差地別
但泰利可是讓全台 17個平地氣象站都吹出十級(或十級以上)強陣風的猛貨
這二三十年來 也只有 2005泰利跟 2007柯羅莎辦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立即加入

x

點評

大屯山鞍部還吹出15級陣風?是蘇迪勒嗎?  發表於 2015-8-8 21:47
大屯山鞍部還吹出15級陣風  發表於 2015-8-7 23:54
也不一定 以前也蠻多次可觀的強陣風都是回南風吹出來的.....  發表於 2015-8-7 23:02
意思是說,通常位在中心北側感受到的風力會更強? @@  發表於 2015-8-7 22:55

評分

參與人數 2水氣能量 +50 收起 理由
ben811018 + 30 贊一個!
t02436 + 20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簽到天數: 1989 天

[LV.Master]伴壇終老

ben811018|2015-8-7 22:40 | 顯示全部樓層


【蘇迪勒颱風快訊】
►宜蘭山區、北部山區雨量快速累積,嚴防劇烈降雨
►宜蘭太平山單日雨量突破385毫米
►西半部逐漸進入暴風圈,各地風勢持續增強
►颱風中心預計在明天凌晨登陸花蓮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立即加入

x

點評

關於現在這幅雷達圖與前面幾張微波掃瞄圖,可以看出目前颱風降水最劇烈的部分是最外圍的眼牆部分,現在北臺灣就正對著外眼牆而有強勁的風力與雨勢;不過因為一般自東向西的颱風,即使颱風上陸,東側的外眼牆結構與風  詳情 回復 發表於 2015-8-8 00:24
蘇澳出現13級風大於花蓮該不會是有往蘇澳宜蘭登陸的趨勢嗎?  發表於 2015-8-8 00:09
不過依這種路徑持續往北偏 對屏東地區的影響相對減小很多了 鬆了一口氣  發表於 2015-8-7 23:29
這密密麻麻的點好噁心@@  發表於 2015-8-7 22:58
宜蘭縣在狂吃爬山降水,台北市西南也有類似爬山回波  發表於 2015-8-7 22:58
筆誤:雨量第二名是熊空山  發表於 2015-8-7 22:46

評分

參與人數 1水氣能量 +20 收起 理由
wangsj1968 + 20 Gorgeous!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簽到天數: 458 天

[LV.9]以壇為家II

ha093405|2015-8-7 22:33 | 顯示全部樓層
隨手找了兩個強度、範圍、侵台月份及路徑與蘇迪勒比較相似的颱風,過境期間各地瞬間最大陣風做一比較後,發現北部以及西部地區風力記錄強度接近,東部地區則差異性頗大,中間原因令人玩味。

(1)1975年妮娜颱風



(2)2005年泰利颱風

https://ptdt.com.tw/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TUwMTl8N2UzZGFhOWQxYzFmMDk2MjdmMzNkY2Q2NTZjMWIzNzJ8MTcxOTY4Njk0MA%3D%3D&request=yes&_f=.jpg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立即加入

x

點評

妮娜生成地點較泰利近了許多,是快速增強型的颱風,最強風雨可能集中於眼牆附近,泰利則是遠洋形成循序發展熟成,風場或許因此較為均衡扎實。  發表於 2015-8-7 23:37
泰利那一次 高低層分裂過山 底層實際上並未登陸  發表於 2015-8-7 23:00
妮娜颱風過境時 我住在總統府附近 當時登陸前上午風雨較明顯 但中午登陸後 陣風雖強但一陣陣 間隔較大 泰利台北風力比較明顯 妮娜在花蓮北方10公里處登陸 眼牆最強的風可能就通過花蓮 泰利比較距離花蓮較遠登陸 蘇迪  詳情 回復 發表於 2015-8-7 22:54
妮娜颱風過境時 我住在總統府附近 當時登陸前上午風雨較明顯 但中午登陸後 陣風雖強但一陣陣 間隔較大 泰利台北風力比較明顯 妮娜在花蓮北方10公里處登陸 眼牆最強的風可能就通過花蓮 泰利比較距離花蓮較遠登陸 蘇迪  詳情 回復 發表於 2015-8-7 22:54
風力明顯有差異這跟颱風自身結構還有路徑以及當時大氣的配置有關係(周遭系統)  發表於 2015-8-7 22:49
妮娜那次宜蘭只有19.5m/s ,發生什麼事?!  發表於 2015-8-7 22:46
這兩個颱風襲陸的嚴重程度,分布情況未免差太多了,嚴重不瞭!  發表於 2015-8-7 22:40

評分

參與人數 3水氣能量 +90 收起 理由
wangsj1968 + 20 好特別!
m896310 + 20 贊一個!
ben811018 + 50 贊一個!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簽到天數: 969 天

[LV.10]以壇為家III

kbty245|2015-8-7 22:25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kbty245 於 2015-8-7 23:12 編輯

蘇迪勒的風場真的是相當廣泛,加上北方副高帶來的梯度風,北方的風場明顯比南邊要大要強

距離台灣陸地還有230公里就造成普遍性8級以上的強陣風,蘇澳已出現39.3m/s的13級強陣風,花蓮33.0m/s 12級,梧棲和新屋11級,就連台北和板橋都有9級風出現。上一個離台灣超過200公里卻讓全台明顯有強陣風的,因該就是2005的海棠了...

處在危險半圓而且毫無屏障的宮古島和石垣島更明顯,石垣島 51.0m/s 志多阿原 48.4m/s ,大原47.0m/s,盛山45.3m/s  与那国島 45.3m/s 西表島 44.6m/s 波照間風速計已故障

我說這應該是在眼牆邊緣會出現的風速吧??


盛山 23:50 55m/s 志多阿原23:31 50.4m/s  大原 23:42 49.8m/s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立即加入

x

點評

外圍雲系結構雖然不太好但是中心結構還是相當有看頭啊!  發表於 2015-8-7 23:38
上面是瞬間陣風,石垣島西南一帶目前平均風力約26~33之間  發表於 2015-8-7 23:24
其實提姆颱風是30年一遇.近岸增強的例子. 對岸颱風論壇有寫到  發表於 2015-8-7 23:02
蘭嶼位於南方,相對北方顯得不像蘭嶼。  發表於 2015-8-7 22:42
老實說 他根本就是個強烈等級的颱風 在未發生任何傷亡與損失的前提之下 我猜測登陸點最大陣風應該會破60M/S  發表於 2015-8-7 22:38
石垣島保重...吹出強烈颱風等級的風速了  發表於 2015-8-7 22:35

評分

參與人數 1水氣能量 +15 收起 理由
t02436 + 15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簽到天數: 1156 天

[LV.10]以壇為家III

Herb|2015-8-7 22:03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Herb 於 2015-8-7 23:29 編輯

昌鴻未完成的 讓蘇迪勒來...
依據 JMA 的數據
昌鴻誕生在 10.0N  159.4E
千里跋涉而來  CWB海陸警齊發  北台灣放了一天颱風假
最後暴風圈僅僅只是擦過北台灣
在 中央氣象局 - 防災颱風資料庫網頁裡
CWB沒有認定它是侵台颱風
而蘇迪勒 誕生在 13.0N  159.3E
今天暴風圈已經進入台灣本島陸地
而且登陸東部的機會非常高
可以確定 蘇迪勒是 1969年鼎鼎大名的中秋瘋颱艾爾西之後
四十五年來 襲台誕生位置最遠的颱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立即加入

x

點評

艾爾西風場不小.類似蘇迪勒..花蓮登陸.但出海在彰化 雲林.. 聽說從北至南都有暴風..  發表於 2015-8-8 01:34
另外艾爾西類似蘇迪勒. 艾爾西巔峰890百帕.大概能判定是個155kt等級. NOAA有一彰他的圖. 巔峰距離很遠..也和蘇迪勒一樣  發表於 2015-8-8 01:31
艾爾西颱風是中秋節來的  發表於 2015-8-8 00:35
7/9??  發表於 2015-8-7 23:08
全台灣陣風幾乎破10-11級 西台灣沿海地區的最大陣風反而出現在高雄 高雄當時陣風吹到14級 僅次於1977年的瘋婆賽洛瑪颱風  發表於 2015-8-7 22:46
說到1969年艾爾西真的他的風光偉業可真的有夠盛大 因為他所造成的平均風和強陣風之廣泛是目前所有颱風中最猛的一個颱風  發表於 2015-8-7 22:45
2003柯吉拉 氣象局沒把他歸類為侵台颱風......  發表於 2015-8-7 22:29
終於有人發表了這次蘇迪勒和侵台颱風生成位置有關的解說!! 感謝分享^^  發表於 2015-8-7 22:21
第三名的柯吉拉反而距離4144.22公里  發表於 2015-8-7 22:20
剛剛算了一下以25N.122E為參考點,蘇迪勒距離4125.65公里,艾爾西距離4162.98公里  發表於 2015-8-7 22:19

評分

參與人數 1水氣能量 +30 收起 理由
t02436 + 30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該用戶從未簽到

mchen|2015-8-7 21:17 | 顯示全部樓層
眼牆有點虛,不過外圍那一圈看起來有點恐怖.....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立即加入

x

評分

參與人數 1水氣能量 +5 收起 理由
ben811018 + 5 好肥...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簽到天數: 5 天

[LV.2]偶爾看看I

劉威廷@FB|2015-8-7 21:07 | 顯示全部樓層
提示: 該帖被管理員或版主屏蔽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簽到天數: 5 天

[LV.2]偶爾看看I

劉威廷@FB|2015-8-7 20:58 | 顯示全部樓層
颱風氣流略可分為「外圈」與「內圈」(圖2)。「內圈」氣流可定義為距中心100公里(半徑)以內之氣流,「外圈」凡100公里以上在颱風風場範圍內均屬之。「外圈」氣流風向甚為穩定,氣流軌跡曲率小,故可以作上述「流型」(flow regime)的劃分,並可以其氣流進入角(α)與夫如數(Fr,froude number,Fr=U/NH)兩參數之大小加以界定(各參數意義說明見後述),此4種「流型」,定義各如下述,即:[tr][/tr]
(a) 「沿山流」(圖1a),如陸上平均風有大於30kt時即稱「地形噴流」(barrier jet)──預報時注意要點,α角(氣流進入角,見圖1a),此處定義為中央山脈長軸方向(20°)與颱風氣流方向(以彭佳嶼之風為代表)間之夾角,如α小於≦70°,且颱風已影響臺灣時,即山脈兩側則可出現「沿山流」,基本上為有「風」而無「雨」,或雨不大。例見:1959瓊安(Joan),此可參見圖3a及b。
(b) 阻檔流(圖1b)──颱風外圈氣流受阻於中央山脈,背風面出現「弱風尾流(wake)」。上風面,如風力小時,氣流將為繞山,一般為在Fr≦0.5時(Fr=U/NH,U為上游對向山脈的風速,單位為m/s , N為大氣穩定度之量度,以0.01秒-1估算,H為山高(m),例如中部一帶山高為3000m,風為10m/s,即可算得F=10/(10-2×3000)=0.33,氣流因之將不能爬山,而為繞山(圖1b),又如南部一帶山高略為2000m,即F=0.5,為繞山),如此山脈上游亦可出現「弱風區」稱為「滯留區」(stagnation zone),凡此均可參見圖1b。必須注意,除Fr值外,另一條件為α>70°。α=70°時,可稱為(a)與(b)型之過渡區(此可參見圖4)。「阻擋流型」最佳之例為1996年賀伯(Herb),可參見圖5。
(c) 爬山流(圖1c)──當Fr>0.5時,即颱風「外圈」氣流遇山時將為「爬山」。如此,迎風面可出現「豪雨」,例見1996年賀伯(Herb)(圖6);背風面,即出現「焚風下坡流」。而所謂「焚風」亦只有在圖1c情形下才有產生。例見1994年之道格(Doug)(圖7),及1971年之貝絲(BESS)(圖8),更多實例與討論可參見研究報告Ⅱ之P.159-178,報告Ⅲ之P.175-370,報告Ⅳ之P.69-142。
(d) b與c之組合流(圖1d)──即下層氣流為繞山(Fr小),上層氣流為爬山(Fr大,此由花蓮高空風即可見出,因藉之可求出U),在地面層上之風場分布同圖1b,上層之風即同圖1c,迎風面雖無風,但仍有甚大之雨(因上層氣流有爬山效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立即加入

x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快速回覆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加入

本版積分規則

本平台僅供學術討論之用,預報應以氣象局為準

威普網站虛擬主機贊助公司

臺灣第一個天氣類型社群平台 即時天氣資訊、精準颱風動態

線上客服
FB傳送訊息
廣告行銷
精準行銷 物超所值
官方粉專
發佈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